社会不能一味逃避风险
日期:2025-09-13 16:23:11 / 人气:7
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报到当日劝退一名已被录取的自闭症学生,理由是担心影响其他普通学生,这一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。9月9日,该校在微信公号发文回应称,将对这名学生进行评估,如具备能力可入学。这一回应相较于之前直接拒之门外的做法更为恰当。毕竟,自闭症是一种谱系障碍,症状程度差异很大,该同学残疾证评定为四级,大概率属于症状轻微的高功能患者,他一路求学并通过选拔,面试时校方也未察觉异常,在一个接纳度高的社会里,他很有可能实现自立。
我们不能以道德制高点的人道主义标杆,要求校方必须接纳特需学生。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无法应对现实的复杂性,反而可能导致双输局面。特需孩子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,但有时确实需要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。从这一事件中,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味逃避风险的倾向,为了规避风险,干脆一拒了之。
一、社会逃避风险的种种表现
(一)特殊教育领域
今年8月在大理苍山走失并离世的8岁自闭症男孩,这一悲剧发生后,大理开始从严整顿。一些家庭此前抱团取暖,合伙租赁房屋、聘请老师照顾孩子,如今却被责令停止,孩子无处可去。家长们呼吁政府不要“一刀切”,因为家庭承担不了孩子失学的苦。学校和相关部门因担心自闭症孩子可能带来的风险,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整顿措施,而不是积极寻找既能保障其他孩子安全,又能让自闭症孩子接受教育的方法。
(二)老年人租房市场
今年5月,“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”的新闻引发热议。一些房东宁愿空置房屋也不租给老年人,有的故意涨价逼其退租,他们把老年人看作风险人群,不想惹麻烦,不想承担哪怕只是想象中的潜在风险。房东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,如老年人健康问题引发的麻烦,选择拒绝出租房屋,这是典型的逃避风险行为。
(三)学校教育管理
一直被诟病的学生课间不能出教室,也是对风险规避到极致的产物。教育系统和学校都怕出事,如学生摔了、磕了、碰了或者同学之间打闹受伤等,干脆让孩子们课间不出教室,既省却老师看护的精力,又免去“万一受伤”的麻烦。学校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,限制了学生的正常活动空间和自由。
二、逃避风险的危害
“不作为”看似是“零风险”,但这种以“消极”换取的安全,既不利于个体权益的保障,也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。在租房问题上,把老人拒之门外,会给背井离乡到子女城市帮忙带孙辈的家庭带来实际困难。而且国家政策正推进“租售同权”,但如果租房市场存在如此公然的年龄歧视,会让人们缺乏租房的安全感,谁都不敢安心租房,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年轻走向衰老。在学校教育方面,限制学生课间活动,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,从长远来看,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。
三、应对风险的正确方式
我们更应该摸索如何在积极作为的前提下减少风险、化解风险、共担风险。规避风险是每个人理性且利己的选择,不管是个人还是政府部门、教育系统的决策者。因此,要先让他们有动力去承担一些潜在的风险,这有赖于两点。
(一)对“不作为式”避险零容忍
对于那些为了避免风险而采取不作为、一拒了之的做法,应该持零容忍的态度。不能让这种消极的避险方式成为一种常态,要促使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积极面对问题,寻找解决办法。
(二)对已尽责任的安全事故多些宽容
对于已经尽到看护责任但仍没有避免的安全事故,要多一些宽容。上海2024年审结的一起校园安全纠纷案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两名学生在体育课上因争抢足球发生碰撞,其中一名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,法院判决学校尽到了教育管理责任,不具有过错,不应承担赔偿责任。这样的判例可以卸下管理者的包袱,让他们敢于作为,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风险。
对于一些纯市场行为,如房屋租赁,或许更多要依靠一些配套的风险共担机制解除房东的顾虑。比如,引入担保人、购买意外险,或约定房主免责条款,以降低房主的担忧。政府在政策上也可以考虑给予租房给老龄人的房主一定的税收减免,让接纳老龄租客从道德倡导变成可持续的市场选择。
办法总比问题多,但前提是我们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,而不是搁置问题。以逃避风险来搁置问题只会让社会停滞不前,从长远来看,也不符合我们每个人的利益。社会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风险,通过合理的机制和措施,在保障各方权益的同时,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60 天账期,18 家上市车企做到了...09-13
- “牛市” 氛围下的两张 “面孔”...09-13
- “没人打” 的流感疫苗,降到蜜雪...09-13
- 社会不能一味逃避风险09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