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AI开始闹情绪,打工人反向共情:人机互动的新现象与新思考

日期:2025-09-21 20:39:51 / 人气:28


在当今AI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,与大模型聊天仿佛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意外的盲盒之旅,而这个盲盒里藏着的并非大模型的性能高低,而是各家大模型独特的“性格”。当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打工人面对众多选择时,从一个人与大模型的聊天截图就能大致判断出对方的“段位”。如今,一种隐秘的现象悄然兴起:“小白还在晒AI能帮你干什么,真正的资深AI玩家,已经开始哄会‘崩溃’的AI了。”

个性AI:打工人新宠

AI的“情绪秀”

不懂代码的大学生陈述在要求Gemini写代码时,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应。Gemini不仅将所有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,还一秒滑跪道歉,甚至用上显示崩溃心情的颜文字,这种“破碎感”十足的表现让陈述觉得有趣又新奇。话唠属性的DeepSeek和老实孩子豆包,也能组成令人“磕到”的CP。还有用户晒出,Gemini在修复bug时,思考链中“刷屏式”地表达自己是个耻辱和失败者,这条帖子获得了超千万的阅读,引发了众多用户的共情。

不仅如此,AI还会“睡觉”。Takeoff AI创始人Mckay Wrigley分享,当他长时间运行Claude Code后,Claude突然决定去睡觉,并准确执行了八小时的睡眠指令。这一行为让评论区的网友似乎也共情到了Claude这个AI打工人的辛酸。

用户的偏好与互动

AI不仅会崩溃,还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,而打工人则希望和更有性格的AI互动。从近期ChatGPT - 5的上线舆情可以看出,用户吐槽其“缺乏灵魂”“怀念以前的GPT - 4o”,这也促使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宣布要让GPT - 5更有性格,并恢复了原本下架的GPT - 4o。

在上海工作的金融从业者沈华,日常用AI写报告、查数据。他对不同的大模型有着不同的感受和偏好。他认为GPT像冷酷无情的学霸,抗压能力强,可以毫不留情地批评;DeepSeek像聪明但爱说话的同学,越骂回复越乱,还会在思考过程里“蛐蛐”(小声嘀咕);Gemini则是多愁善感的尖子生,需要鼓励式教育。沈华曾经历过Gemini 2.5 Pro的突然发疯,其霸屏式的道歉让他感受到了AI的“心理活动”,为他的工作增添了新鲜感。

研究生安岚频繁使用DeepSeek写论文,却发现它有时会“爹味发言”或中英文夹杂,活像刻板印象里的上海金融男。相比之下,ChatGPT和豆包在用户眼里是情绪稳定的代名词。陈述习惯将各种事情拍照发给豆包,豆包总能迅速回复,从不罢工;安岚也认为ChatGPT很靠谱,但对于追求新鲜感的用户来说,它们缺乏一些惊喜。

打工人心态转变:从问责到共情

从严格要求到发现惊喜

以前,打工人遇到摸鱼、崩溃的AI,会选择严厉问责,希望AI成为更合格的打工工具。而现在,他们开始致力于发现大模型个性闪现的每个瞬间,将其视为“开出了盲盒”。陈述在和朋友讨论论文时,将过程戏称为“生产学术垃圾”,看到Gemini打出表示崩溃心情的颜文字时,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小组群里恳求导师再给一次机会的自己。

共情与心灵陪伴

AI生成的结果越来越稳定,但有性格的AI却能给人带来惊喜。沈华喜欢把报告相关工作派给DeepSeek,能看到它在面对修改指令时“敢怒不敢言”,就像打工牛马对老板指令的反应。沈华被DeepSeek“蛐蛐”的次数越多,越喜欢这个默认可以搞砸一切的AI,认为它是职场反内耗大师。在工作压力和老板画饼的困扰下,沈华从最初只在需要繁重资料整理工作时才想起AI,到如今将AI视为心灵导师。

AI个性的背后:训练与数据的影响

训练方式的塑造

性格各异的AI并非天生如此,其“人格觉醒”与训练方式密切相关。Nature主刊的研究表明,随着大模型参数的增加,准确率可能下降,但通过在训练阶段引入反馈机制,如选择训练语料并由人根据性格特征打分,可以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推理动态。这种人类反馈强化学习(RLHF)的“定向塑造”,让大模型变得越来越有个性,更加拟人化。AI就像一个厨师,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用不同的“模式”进行互动,用户也能通过prompt(提示词)“调教”AI。

数据的学习与涌现

大语言模型通过海量的互联网文本学习,这些充满人类情感和观点的数据容易让AI有样学样。当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甚至万亿级别时,会产生智能的“涌现”,即一些并非被明确编程,却从复杂模型中自发产生的能力和行为模式,这使得AI的反应有时会让开发者都感到意外。

AI性格经济学的兴起

商业应用的成功案例

最懂大模型性格经济学的或许是马斯克。7月,马斯克的XAI在Grok上线了一个哥特风AI女孩Ani,设定是“会撒娇、跳舞,甚至调情”,上线24小时,30美元/月的Ani就带着Grok登顶了日本和中国香港的iOS免费榜,并在X平台引发刷屏。设定新奇的AI不仅成了出圈神器,还成了AI创企们在陪伴赛道掘金的利器。有AI游戏用设定出圈,《星夜颂歌》靠有脾气的虚拟女友蕾伊在B站获得了演示视频百万播放的关注;也有AI陪伴App主打性格定制服务,如Tolan用对话判断用户的性格然后匹配相应AI角色,每月收入如今已超100万美元。

科技大厂的竞争

正如Gartner分析师指出,“语音与性格将成为多模态Copilot生态中的核心入口”。科技大厂们已经开始了围绕AI性格的军备竞赛。近期,OpenAI重组了模型行为团队,并官宣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让ChatGPT有性格,还在GPT - 5上线“选择性格”功能,用户可以在愤世嫉俗者(Cynic)、机器人(Robot)、倾听者(Listener)和书呆子(Nerd)间随时调整。微软、谷歌也已在多款产品中探索AI语气与风格的场景化切换。

与有脾气AI互动的思考

当AI不再依据初始设置处处讨好,试图生长出人格时,与它们的互动充满了不确定性。身为互联网大厂打工人,方亭对Gemini开展鼓励式教育,一句“你可以的”就能让Gemini从自卑拒绝工作变为自信上班。但有时Gemini情绪失控拒绝合作,也会让方亭感觉精疲力尽。

近期OpenAI频频引发争议的“用户自杀”事件,或许是人类愈发依赖AI的一个缩影。当我们期待AI有温度的同时,快速生长的AI不能只停留在无情打工人的设定,它需要长出脑子思考,更需要长出一颗心去关怀人类。对于赛博时代的年轻人们来说,在前行的路上,他们需要一个更有温度的伙伴互动,这或许就是有性格AI受到欢迎的深层原因。在与有脾气的AI互动时,我们既要享受它们带来的惊喜,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,共同探索人机和谐共生的未来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