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人不懂创业者

日期:2025-10-29 14:55:10 / 人气:7



投资人的“理论”与局限

作者做风险投资打工时,看了大量商业计划书和申请表。风险投资并非科学行当,投资人需用一些“理论”说服LP和自己,但这些理论主观偏见多,且基于运气,对创业者参考价值低。因为“承担风险去做”和“置身风险之外去评价”差异巨大,投资人难以通过分析计算项目成功概率,就像通过影子倒推物体三维形态会有无数错误答案。

投资人虽知道创业者会吹牛,但最终成功的创业者也会吹牛,如马斯克说去火星,大家更相信他。于是投资人凭经验更愿投资学历高、行业经验丰富的人,如斯坦福博士从事量子计算的项目。然而,经验指标虽与成功有相关性,但与特别突出的成功个例(outliers)相关性不足。风险投资本应追求outliers,依靠经验指标投资却只能抓住部分系统性风险的回报(beta)。一些基金采用广撒网策略,认为只要投资成本低就行,但这如同政府给达到标准的“鉴定人才”发创业启动基金,若基金资金源于政府,本质是代替政府分配资本,不算真正的风险投资。而且广撒网模式成功的必要前提是经验指标与成功率显著相关,但过去不等于未来,且计算相关性需要足够长的历史数据,国内风险投资历史短,样本不足,这种策略的beta收益无依据,outliers靠运气,是不负责任的基金策略,会给基金带来压低成本和扩大撒网广度的压力。

人的风险评估难题

风险投资要判断事的风险和人的风险,本文着重讨论人的风险。作者做投资判断时,从八个维度给项目公司打分,其中“创业决心”是依赖的指标,但打分全凭有限依据的想象。比如有人坚持过某件事,就推测其对这次创业也会坚持;有人没受过挫折、没独立承担过责任,就认为其面对创业挫折易放弃;有人说创业为赚钱,不同人看法不一。这本质上还是在围绕“经验指标”打转,且每个人解释权不同,最终由老板拍板。大部分“一腔热血”的创业者并非一直热血,回家后可能压力大、情绪波动,他们的创业决心难以准确评估。

创业者“欲望”的不稳定性

“欲望”“野心”等词常被混用,但描述显意识动机的词汇与整个人体相关。创始人说出的创业原因并非其真正创业原因,如为了赚钱、出名等,这些只是“临时解法”,类似拉康的“缺失性存在”。这些临时解法对应的“缺失”可能也是另一种“缺失”的临时解法,当创业者遇到生病、分手、产品失败等情况,“欲望”可能消失,这就是让投资人头疼的“人的不靠谱”。

创业者坚持的真正原因

人真正会坚持的是让自己能不断拓展并整合信息的正反馈系统。人有两种追求,一种是“临时解法”,即大脑皮层整合信息后,针对概念性事物缺失做出的“获取计划”,由多巴胺驱动行为;另一种是意识进化方向——信息的整合,即好奇心,创造成果是其副产品,人追求的是拓展和整合本身。正反馈意味着人在意识整合创造过程中处于更优环境,会自然向更好环境回归。

艺术家与创业者的共性

《黑客与画家》中认为黑客和画家能跳脱思维解题和创造,这种概念可拓展到艺术家和创业者。艺术家和创业者都是整合者,艺术家整合情感和理念,创业者整合理性思想,他们整合的工具不同,但本质都是为了整合更多而去整合,整合本身是对好奇心和意识的奖赏,沉浸其中会有心流体验。他们都有“热爱”这一特质,如高更、乔布斯、马斯克、爱迪生等,他们为了心中的追求不断整合信息。而投资人可能因自己未找到“热爱”,无法共情创业者的初心,难以证伪其创业决心的牛皮。

创业实用建议

基于上述情况,作者给出一些创业实用建议:做至少有点擅长和信心的事,太难的事别做;若做某目标很痛苦且不享受,那不是人生使命;对某目标兴奋但一直拖延,或许是使命前兆;若实现目标只有一种方式,那就去做,否则三思;Calling(使命召唤)一定伴随心流体验;只想雇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,别做;在回应使命召唤前可能有害怕,但改变后不应有长期焦虑,若有则当前事情不是使命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