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牛市” 氛围下的两张 “面孔”:A 股结构性行情的分歧与未来
日期:2025-09-13 16:24:07 / 人气:5

当美国、英国等国陷入长期国债抛售潮,全球资本寻求新锚点时,中国 A 股市场正上演一场特殊的 “牛市叙事”—— 一边是政策催化、科技浪潮与全球资本流动驱动的 “估值狂欢”,另一边是企业盈利、行业景气度尚未全面改善的 “现实冷静”。这两张截然不同的 “面孔”,构成了当前 A 股结构性行情的核心矛盾,也让投资者在 “牛市中场喘息” 与 “上涨动能衰减” 的疑问中,寻找未来的方向。
一、两张 “面孔” 的核心分歧:广义基本面主导行情,狭义基本面仍在赶路
当前 A 股的 “牛市氛围”,并非传统意义上 “经济向好、企业盈利普涨” 的全面牛市,而是由 “广义基本面” 与 “狭义基本面” 的错位所催生的结构性行情。两者的差异,直接决定了市场的分化与投资者的策略选择。
1. 第一张 “面孔”:广义基本面 —— 政策、科技与资本的 “估值推手”
“广义基本面” 跳出了 “消费、地产、工业增加值” 等传统实体经济指标,更聚焦于风险定价逻辑重塑、全球资本再平衡、产业链自主化等宏观与战略维度,正是这一维度的积极信号,点燃了 A 股的估值扩张行情:
政策与战略催化:从国内 “产业链自主化” 的顶层设计,到资本市场制度改革(如北交所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),政策信号为科技、高端制造等赛道注入信心;同时,全球经贸秩序重构背景下,人民币资产的 “战略替代价值” 凸显,成为外资对冲美债风险的选择。
科技浪潮驱动:AI、半导体、机器人、算力、固态电池等技术叙事,构建了高风险偏好者的 “乐园”—— 创业板指过去 4 个月上涨超 55%,TMT 板块市值逼近历史高位,融资融券余额创 10 年新高。即便部分企业尚未实现盈利或量产(如固态电池概念),“技术路径 + 订单验证 + 估值弹性” 仍成为资金追捧的核心逻辑。
全球资本流动支撑:美债 “无风险资产” 信仰松动(美国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 4.85%),西方长债市场罕见抛售潮(英、法、日、德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创 10 年新高),推动全球资本向新兴市场转移。数据显示,8 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净买入规模创近一年新高,港股南向资金 60 日净买入额达 3519.24 亿元,高盛、道富银行等机构均提到 “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升温”。
这些因素共同推动 “风险溢价下行”—— 中金证券指出,A 股上涨的底层驱动是 “全球货币秩序重构 + 中国科技产业链价值重估”,资金流入与赚钱效应是结果,而非起点;长江证券也认为,当前风险偏好不仅受国内经济驱动,更与 “科技创新、全球经贸秩序重构” 等外生变量深度绑定,这让 “广义基本面” 的影响力远超传统指标。
2. 第二张 “面孔”:狭义基本面 —— 盈利与景气度的 “现实滞后”
与 “广义基本面” 的火热形成对比的是,“狭义基本面”(企业盈利、行业景气度、传统经济指标)尚未实现大范围改善,成为行情延续的 “潜在隐忧”:
企业盈利尚未同步:尽管科技、成长板块估值大幅抬升,但多数标的仍缺乏 “业绩兑现” 支撑。以固态电池板块为例,9 月前期因 “设备招标季” 概念升温,但相关企业多未量产,9 月 10 日板块即下跌 0.82%,反映出 “估值先行、盈利滞后” 的脆弱性;寒武纪等核心科技标的出现 “多空交易意愿同步减弱”,也说明市场对 “业绩能否落地” 存在分歧。
传统经济指标仍处低位:8 月宏观数据呈现结构性分化 ——PPI 同比下降 2.9%(虽降幅收窄),CPI 同比由平转降 0.4%(受食品价格季节性疲软影响),核心 CPI 虽连续 4 个月回升,但内需恢复仍显缓慢;地产行业虽边际好转(新房销售同比转正、二手房增速扩大),但建材、钢铁等供给端指标回落,动能不足;出口虽保持 4.4% 的同比增长,但国盛证券提示 “需警惕四季度基数与季节性回落压力”。
行业景气度分化显著:当前行情仅集中于科技、高端制造等少数赛道,消费、工业等传统板块缺乏明确的景气度拐点,导致市场呈现 “主板稳、成长震荡”“小微盘领涨、权重股分化” 的格局,尚未形成 “全面盈利改善” 的基础。
二、市场折射:投资者的两种心态与策略选择
两张 “面孔” 的博弈,直接反映在投资者的操作与心态上。以资深参与者杨女士为代表的 “防守型乐观者”,与追求 “高弹性” 的激进派,共同构成了当前市场的 “生态画像”。
1. 防守型乐观者:逢高止盈 + 定投摊成本,等待盈利验证
这类投资者(如杨女士)敏锐察觉到 “广义基本面主导” 的行情存在 “估值与盈利脱节” 的风险,因此采取 “防守中带试探” 的策略:
短期止盈规避过热风险:在科技板块短期涨幅过大时(如科创综指 3 日内下跌 8.74% 前),及时将科技类 ETF 仓位止盈,避免 “高位回调”;同时观察到 “跌幅超 5% 的核心标的无明显多空共识”,判断市场处于 “震荡蓄势期”,不盲目追高。
中期定投积累筹码:采取 “每两周定投一次” 的方式,保持对成长赛道的参与,既降低 “择时失误” 的风险,也为 “盈利兑现后再加仓” 预留空间;对于缺乏专属 ETF 的赛道(如固态电池),则考虑借道科技宽基 ETF 布局,平衡风险与收益。
核心逻辑:等待狭义基本面接棒:这类投资者深知 “情绪能点燃行情,但盈利才能延续行情”,因此密切关注三季报业绩预告 —— 若业绩能验证估值,则加仓;若业绩不及预期,则进一步收缩仓位,体现出 “以基本面为最终锚点” 的务实思路。
2. 激进派:拥抱高弹性,押注广义逻辑延续
另一部分高风险偏好投资者,则完全拥抱 “广义基本面” 逻辑,聚焦 AI、半导体、机器人等 “技术叙事强” 的赛道:
看重 “趋势而非当下盈利”:他们认为,在 “全球货币秩序重构 + 产业链自主化” 的大背景下,科技资产的 “长期价值重估” 优先级高于 “短期业绩”,因此敢于在 “PB 突破近年高点” 的标的中布局,押注 “技术落地与政策催化” 的持续利好。
借道题材板块追求超额收益:北交所、卫星通信、黄金等题材板块成为资金聚集地 —— 北交所因 “专精特新” 属性契合 “产业链自主化” 逻辑,卫星通信受益于 “科技自主” 政策,黄金则作为 “避险资产” 对冲美债风险,这些板块的领涨,反映出激进派 “抓主线、追热点” 的操作风格。
3. 机构观点:分歧中聚焦 “财政延续性” 与 “三季报”
机构对两张 “面孔” 的态度同样分化,但普遍将 “财政政策延续性” 与 “三季报业绩” 视为 “行情分水岭”:
乐观派(如中金、高盛):认为 “全球资本向中国资产转移” 与 “科技产业链重估” 是长期趋势,只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(如提振消费、支持高端制造),狭义基本面终将 “跟上估值步伐”,因此建议 “逢调整布局成长赛道”。
谨慎派:提醒 “估值奔跑” 不可持续,若三季报未能验证业绩,市场将面临 “高位分歧与估值回调” 压力;同时关注美元走势(道富银行提示 “美元净持仓低位需警惕反弹”),若美元走强,可能削弱外资流入力度,冲击 “广义基本面” 逻辑。
三、未来方向:盈利验证成关键,结构性行情或延续
当前 A 股的 “两张面孔” 并非 “非此即彼”,而是 “短期由广义基本面主导,长期依赖狭义基本面接棒” 的博弈过程。未来行情的走向,将取决于 “盈利兑现速度” 与 “政策催化力度” 的平衡。
1. 短期:广义基本面仍主导,结构性机会延续
在三季报披露前(10 月),“政策催化” 与 “全球资本流动” 仍将支撑行情 —— 若后续有 “支持科技研发”“扩大内需” 等政策出台,或美债抛售潮持续推动外资流入,科技、高端制造等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仍将存在;同时,黄金、北交所等 “对冲与专精特新” 板块,也可能因 “避险需求” 与 “政策倾斜” 保持活跃。
但需警惕 “局部过热后的回调”:若某一题材板块(如 AI、机器人)短期内涨幅过大,且缺乏业绩支撑,可能出现类似固态电池板块的 “阶段性获利了结”,导致成长赛道震荡加剧。
2. 长期:狭义基本面必须接棒,否则行情难以为继
无论是机构还是理性投资者,均认同 “行情最终需盈利支撑”—— 若三季报显示科技、成长板块的 “订单转化为营收”“毛利率提升”,则 “估值先行” 将转化为 “盈利驱动”,行情有望从 “结构性” 向 “更广泛领域” 扩散;反之,若业绩不及预期,市场将面临 “估值回调” 压力,甚至可能引发 “广义基本面逻辑” 的动摇。
此外,财政政策的 “延续性” 也至关重要:成都发改委《2025 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等地方政策,以及国家层面 “支持产业链自主化” 的举措,若能持续落地,将为 “狭义基本面改善” 提供助力,弥合 “两张面孔” 的分歧。
结语:在分歧中寻找平衡,以基本面为最终锚点
当前 A 股的 “牛市氛围”,是 “全球资本再平衡” 与 “中国产业升级” 共振的结果,两张 “面孔” 的博弈,本质是 “短期情绪” 与 “长期价值” 的较量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既不必因 “广义基本面” 的火热而盲目追高,也不必因 “狭义基本面” 的滞后而过度悲观 —— 关键在于 “区分标的逻辑”:
对于 “技术路径清晰、订单持续验证、政策持续支持” 的科技标的,可通过 “定投” 降低风险,等待业绩落地;
对于 “仅靠概念炒作、缺乏盈利基础” 的标的,需警惕 “估值回调” 风险;
对于消费、工业等传统板块,可关注 “景气度拐点”(如核心 CPI 回升带动消费复苏、地产政策见效带动产业链回暖),布局 “估值洼地”。
最终,一场健康的 “牛市”,不能只有 “广义基本面” 的 “微笑”,更需要 “狭义基本面” 的 “点头”。当两张 “面孔” 实现共振时,A 股才能真正从 “结构性行情” 走向 “可持续的慢牛”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60 天账期,18 家上市车企做到了...09-13
- “牛市” 氛围下的两张 “面孔”...09-13
- “没人打” 的流感疫苗,降到蜜雪...09-13
- 社会不能一味逃避风险09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