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:一座用生态争抢创业者的城市
日期:2025-08-04 12:42:59 / 人气:33

2025 年,当 DeepSeek 的大模型、宇树科技的机器人、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接连出圈,外界才真正注意到杭州科创版图上的 “七龙珠”。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或许还记得初到杭州时的场景: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在滨江区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启动项目,强脑科技团队被政府考察团从波士顿地下室邀请到余杭,游戏科学带着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雏形在这座城市扎根。
如今,杭州正以更主动的姿态拥抱创业者。7 月 31 日的第三届产投融生态大会上,“五位一体” 的杭创 E 站与场景创新中心同时亮相,这不仅是政策工具箱的更新,更彰显了这座城市对 “创业生态” 的深刻理解 —— 比起单纯的资金扶持,创业者更需要的是全周期陪伴、全要素支撑的成长土壤。
一、从 “七龙珠” 到万企生长:科创基因的厚积薄发
杭州的科创故事,远不止那几家明星企业。2024 年,这座城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 1.6 万家,平均每天诞生 280 多家企业,70 件专利获得授权,近 1700 万元资金流向初创科技企业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一个个从 “不起眼” 到 “不可替代” 的成长故事。
宇树科技的转折点发生在 2017 年。当时公司耗尽融资却未能实现产品交付,是来自杭州的一笔投资让团队渡过难关。更关键的是,当企业急需知识产权保护时,当地政府主动上门介绍专利快速预审服务,这种 “有求必应” 的支持,让王兴兴至今感慨:“在杭州,你可以专注于技术,不用担心杂事。”
强脑科技的经历更具戏剧性。2018 年,杭州政府考察团在美国波士顿一间地下室找到他们时,团队正为落地何处犹豫。“杭州说会帮我们对接医院、高校的应用场景,这正是我们需要的。” 创始人韩壁丞回忆道。如今,这家企业的脑机接口技术已在当地多家医院落地,而这样的 “场景对接”,正是杭州吸引硬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事实:杭州的科创爆发不是偶然。从 2000 年提出 “天堂硅谷”,到如今构建智能物联、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,这座城市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 “电商之都” 到 “科创之城” 的基因重组。全国百强科技集群第 14 位、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第 4 位的排名,是对这份积累的最好注解。
二、“五位一体” 的生态密码:让创业者少走弯路
杭州的创业者们曾普遍面临一个困境:融资时不知该找哪家机构,政策申报要填无数表格,需要应用场景时四处碰壁。这些 “成长的烦恼”,恰恰成为杭创 E 站的设计原点。
这个由杭州金投牵头建设的 “五位一体” 平台,将 “投、贷、补、担、保” 五大资金要素拧成一股绳,再配上政策解读、场景对接、人才服务等增值服务,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。对早期企业来说,杭州银行的 “潜龙计划” 堪称及时雨 —— 无需填报复杂材料,授权数据即可一键出额,500 万纯信用额度随借随还,直击轻资产科创企业的融资痛点。
更巧妙的是各方力量的协同。杭州金投通过 “子基金 + 直投” 覆盖企业全成长阶段,杭州资本管理的三大母基金形成超 3000 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,杭州银行则服务了 90% 的本地独角兽企业。这种 “资本 + 银行 + 政府” 的组合拳,让不同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对应的支撑:初创期有润苗直投基金,成长期有 1000 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,冲刺期有并购基金助力资本化。
场景创新中心的成立,则补上了硬科技转化的最后一环。这家公司定位 “产品试验场,产业加速器”,专门为企业对接政府、国企的应用场景。就像当年为强脑科技对接医院资源一样,如今它正帮机器人企业联系制造业工厂,帮 AI 公司对接政务服务系统,让 “实验室技术” 快速找到 “市场出口”。
三、何以杭州?比政策更珍贵的是 “长期主义”
当全国城市都在推出创业扶持政策时,杭州的独特之处在于 “长期主义” 的坚守。这种坚守体现在三个维度:
一是对 “无事不扰” 的尊重。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最欣赏杭州的一点是 “不添乱”。为了让《黑神话:悟空》团队专注开发,当地政府不仅给了三年最高 100% 的房租补贴,还主动帮忙申领奖补、联系版号,甚至协调食堂送饭上门,却从不过问具体开发进度。“他们懂创业者需要什么 —— 空间和信任。” 冯骥说。
二是对 “人才磁极” 的打造。浙江大学被称为 “中国创业率最高的大学之一”,2000 年起杭州就鼓励师生 “下海”,如今 “七龙珠” 中有四家企业创始人来自浙大。西湖大学更成为新引擎,十年孵化 51 家成果转化企业,对外融资 25 亿元。这种 “高校 - 企业 - 政府” 的人才循环,让杭州无需刻意 “抢人”,人才自会被生态吸引。
三是对 “创新投入” 的执着。杭州市长姚高员的一句话广为流传:“财力再紧张,也不能压减科技投入。”2025 年,杭州专门统筹 15% 的产业政策资金投向通用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。这种投入不是 “撒胡椒面”,而是像培育《黑神话:悟空》那样,愿意给技术成熟以时间,给企业成长以耐心。
四、不止于 “争抢”:创业城市的新赛道
杭州的竞争优势,正在从 “政策优惠” 转向 “生态壁垒”。当其他城市还在比拼补贴力度时,杭州已经构建起 “开源生态降低创新门槛,耐心资本灌溉硬科技成长,数字基建重构城市基因” 的完整体系。
这种生态的力量,在细节中处处可见:西湖大学孵化的企业能快速对接浙大的实验室资源,AI 公司可调用杭州算力调度平台的资源,创业者通过 “人才码” 能一键获取住房、子女教育等服务。就像杭创 E 站的设计理念 —— 不是让企业适应政策,而是让政策适配企业。
一位连续创业者曾对比多地创业环境:“在有些地方,你需要自己找资金、找场地、找资源;在杭州,这些资源会主动找到你,因为整个城市的齿轮都在为创业者转动。”
如今,杭州的 “争抢” 已超越了单个企业的得失,而是通过构建最友好的创业生态,让更多 “平凡的坚持” 有机会成为 “非凡的突破”。当 DeepSeek 的大模型在政务、医疗场景落地,当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走进工厂车间,这座城市证明:最好的 “争抢”,是让创业者来了就不想走,留下就能成长。
西子湖畔的风,吹过电商时代的传奇,正掀起科创时代的浪潮。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创业热土,从来不靠口号吸引创业者,而是靠生态让创业者成就自己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斗鱼之困:盈利表象下的重重危机08-26
- 什么困住了赵露思?08-26
- Databricks:700 亿融资引爆硅谷...08-26
- 赤脚健身:返璞归真的健康新选择08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