徕芬入局剃须刀市场:以技术与野心挑战红海困局
日期:2025-05-27 16:07:48 / 人气:36
在创业的漫漫长路上,徕芬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。这一次,它将目光投向了“个护三件套”的最后一大类目——剃须刀,一场充满挑战与野心的征程就此拉开帷幕。
四年磨一剑,巨额投入背后的技术野心
5月23日,徕芬2025年新品发布会盛大举行,创始人叶洪新亲自展示了徕芬剃须刀的各项参数:精湛的CNC工艺、自研的直线电机以及长达120分钟的续航能力……这一系列亮眼的参数背后,是徕芬长达四年的研发投入和高达1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。

徕芬此次对剃须刀市场展现出了极大的野心,它所采用的一些技术甚至达到了高端产品的水平。比如“不锈钢网冲压工艺”,这是剃须刀制造业的核心工艺之一,在徕芬之前,全球仅有松下一家能够实现,而徕芬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全球第二家掌握该技术的品牌。叶洪新感慨道:“难道这个技术很难吗?我们也是外行嘛,进来之后发现,它的网孔很小、还要保持锋利度,它真的很难实现。”
在个护家电领域,高度成熟的中国供应链催生了大量的小家电企业,行业门槛低,竞争异常激烈,不断地微创新和迅速迭代成为了常态。对于徕芬这样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来说,长时间的巨额花费与投入并非易事。“要拿到很大的市场份额,个位数的份额我们就不用花费那么大力气做了。”叶洪新坚定地表示。
高端定位与技术优势,挑战传统巨头
徕芬此次推出的剃须刀T1 Pro和P3 Pro,均采用了自主研发、自主生产的直线电机(Linear Motor)L1和L2。徕芬重构了电机的整体架构,相比传统直线电机使用的塑料弹片,新电机两侧的金属回旋弹片能在往复运动时获得更大的回弹力,不仅切割力增加,还降低了耗能。
在智能控制方面,两款剃须刀都配备了PID动态补偿算法,能够智能感应胡须状态,动态调节切割动力。无论是在不同皮肤状态下,还是面对胡须浓密、软硬不同的情况,都能实现精准控制。
刀头设计上,徕芬也下足了功夫。T1 Pro采用了「镍网+不锈钢内刀头」的组合,在不刮肉的情况下尽可能贴近皮肤,刀头内部的内刃结构达到148.48度,有效避免剃须刀大角度剃须时扯须。P3 Pro配备的三刀系统,两个深层剃净短须刀头与一个灵活进须长须刀头相互配合,能覆盖软硬胡须等类型。
然而,徕芬剃须刀走的并非低价换量路线。T1 Pro售价499元起,P3 Pro售价699元。这个价格在国内剃须刀市场面临一定压力。目前,中国剃须刀市场中,高端线70%以上的份额长期被飞利浦、博朗等国际品牌垄断,低端市场则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,主流国产剃须刀价格段均维持在300元以下。“大家看到699元的定价也不是很便宜,实际上我们毛利率非常低,我们算了一下帐,(剃须刀)大概率今年是100%的亏损。但我们想着这件事要长远一点,让剃须刀成为消费者的选项之一。”叶洪新坦言。
昂贵入场券背后的市场挑战与营销突围
即便面临着大概率亏损的局面,徕芬依然坚定地选择进入剃须刀市场,因为它深知这张入场券的昂贵与重要性。奥维云网数据显示,2024年,电动剃须刀线上零售额86.1亿元,同比降低8.1%。与厨房家电、吹风机、清洁电器相比,剃须刀去年的线上零售额总额最小,下滑幅度又最大。
以国内头部电动剃须刀企业飞科电器为例,去年其业绩双降,归母净利润腰斩,创下近十年新低。飞科电器聚焦剃须刀、高速电吹风和电动牙刷等个护电器核心品类,个护电器占公司营收比重高达95%,该业务营收39.56亿元,同比下滑17.05%。其性价比品牌“博锐”与高端品牌“飞科”的市场承接均不如预期,市场份额受到不小的挤压。飞科的业绩情况无疑是个护企业的缩影,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“价格战”已成为常态。
徕芬试图以“技术创新”的特点切入中高端剃须刀市场,这既需要雄心和胆识,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。为了杀出重围,徕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营销的优势。
回顾徕芬的成长历程,在高速吹风机领域,它并非首个“戴森平替”,却能在2022年凭借吹风机这一单个类目创下2.9亿元的销售额,实现超10倍的增长。2021到2023年连续三届双十一,徕芬的销售额分别是0.2亿元、2.9亿元和4.4亿元,虽然增长逐渐回归平缓,但成绩依然亮眼。
徕芬的异军突起,除了捕捉到增长红利外,还与高速吹风机较早的入场时机和地毯式营销密不可分。叶洪新曾深谙创始人故事的营销策略,他在不少场合讲述自己的创业史:小时候捡过垃圾,17岁就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。2007年踩中淘宝电商风口的他,曾经挣过100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,而后为了研发载人飞行器和电动滑板,把本钱全部亏光。这些经历升华成他的理念:底层出身,所以希望技术普惠;做过淘宝,熟悉用户需求;研发过载人飞行器,对电动马达技术也有积累。正因如此,他成立了徕芬,专注于研发高速吹风机,并取得了成功。
然而,剃须刀市场与高速吹风机市场有所不同,目前尚未诞生像戴森那样足以定义品类的强势品牌。徕芬的突围势必会遇到诸多挑战,但它已经做好了准备,凭借技术创新和营销优势,在这片红海市场中奋力前行,未来究竟会如何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肖仰华教授:具身智能距离 “涌现...06-30
- 特斯拉 Robotaxi:一场万亿级的...06-30
- 特斯拉 Robotaxi:一场万亿级的...06-30
- 谷歌AI将攻破200年数学难题,39...06-30